魯迅先生曾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中有過這樣精辟的論述:“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拼命硬幹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先生還在《學界三魂》中堅定地指出:“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了,中國才有真進步。”
  這是怎樣的一個民族?這是怎樣的一國人民?是什麼支撐著這個古老而神奇的民族立於世界萬邦之林,生生不息、代代相傳?中華文明為什麼能夠源遠流長、歷久彌新?為什麼能夠持續不斷地煥發出勃勃生機和新的活力?
  當我們徜徉在5000多年的文明歷史長河中,當我們跋涉在卷帙浩繁的文化典籍里,當我們從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山野川澤追尋答案……驀然發現,有一種特殊的基因,在支撐著這個民族一次又一次從災難中奮起,這種基因就是偉大的中國精神!
  政論片《百年潮·中國夢》第三集《中國精神》解說詞
  中國精神折射出時代進步的潮流
  【同期聲】習近平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解說】
  中國夢意味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價值體認和價值追求,意味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味著每一個人都能在為中國夢的奮鬥中同時實現自己的夢想,意味著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最大公約數,意味著中華民族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的真誠意願。
  【採訪】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 李君如
  中國精神它的歷史背景、文化積澱,可以從“源”和“流”兩方面去考察。“源”就是我們的實踐,我們的社會生活;“流”,一是中國曆史的文化傳承,二是當下人們在改革開放現代化進程中,形成的精神的追求,這兩種追求結合在一起,就成為我們今天的一種精神力量。
  【解說】
  5000多年的華夏文明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積澱著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獨特的精神標誌,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永固發展的豐厚滋養。
  臺灣學者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寫道:“中國像一個巨大的立方體,在排山倒海的浪潮中,它會傾覆,但在浪潮退去後仍頑強地矗立在那裡,以另一面正視世界,永不消失、永不沉沒。”達爾文也曾講過:相對於其他文明,中華文明更具有典範意義。我們完全可以理解這種“典範意義”的內核便是中國精神。顯然,中國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
  【採訪】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研究員 顏曉峰
  中國精神標志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境界,它包含著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念,為中華兒女構建了永久的精神家園,為各族同胞提供了牢固的價值認同,是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動力,無論是英雄人物還是普通群眾,都是中國精神的承載者和踐行者。
  【採訪】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 張豈之
  什麼是中國精神?什麼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我覺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積澱在,積澱這個詞很重要,也很好,積澱在12個理念上:一個理念自強不息,還一個理念道法自然、天人和諧、居安思危、誠實守信、厚德載物、以民為本、仁者愛人、尊師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異、天下大同。
  【解說】
  愛國——是中華民族凝聚一體的精神動力。
  歸宗炎黃、溯源華夏,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救國救民、愛國愛鄉,戀土歸根、報效桑梓等,構成了愛國主義的傳統要義。早在先秦時期的《戰國策》就提出“愛國”一詞,東漢荀悅的《漢紀》中已有“愛國如家”的說法,這種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構成了愛國主義的不竭源泉。屈原、岳飛、辛棄疾、文天祥是如此,鄭成功、施琅、林則徐、鄧世昌也是如此,他們都是聳立在中華文明史上的一座座豐碑。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就承擔起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歷史任務。推翻三座大山,結束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實現國家統一和各民族空前團結,為振興中華打下堅實基礎,充分體現了愛國主義的深厚情懷。
  中華民族在五千年文明史中,創造了自己獨特的精神家園。每當中華民族在繁衍發展過程中遭遇到困難、挫折,精神家園總會給人們以智慧和力量,戰勝千難萬險。
  《史記》中有“舜耕歷山”的記載,頌揚了古代聖賢身體力行、勤於勞作的高尚品德;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體現了勤勉奉公、刻苦耐勞的精神;北山愚公“每天挖山不止”,體現了堅忍不拔、鍥而不捨的民族風貌……南泥灣精神、張思德精神、大慶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紅旗渠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無不閃耀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光輝。
  毛澤東指出:“中國人從來就是一個偉大的、勇敢的、勤勞的民族”。
  習近平一再強調,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歷史任務,光榮而艱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懈地為之共同努力奮鬥,需要不斷弘揚在漫長歷史中積澱和發展的民族精神。
  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告誡全黨,各級領導幹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說到的就要做到,承諾的就要兌現。要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代表的是一種進取精神,是一個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愛好和平,團結互助,構成了源遠流長的中華和合文化。孔子提出“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的命題,追求“和合”的君子境界,主張社會中的人際關係講求和諧、註重和合、團結互助,提升社會及組織的親和力,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厚德載物,恪守信用,是中華民族五千年道德文明的精華。孔子在《論語》中曾38次提到“信”字。作為傳統的道德規範,“信”是立身處世、自我修養的基礎。人無信不立、企業無信不成長、城市無信不繁榮、社會無信不穩定。構建信用社會,是我們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
  這位91歲高齡、有著60多年黨齡的老人,是開國將軍甘祖昌的夫人,又是江西萍鄉蓮花縣一名社區工作人員。她主動放棄大城市優越的生活條件,選擇回家鄉與鄉親們一道建設美好家園。
  她堅守著革命前輩的優良傳統,更孜孜不倦地將其傳播到青少年中間。
  龔全珍不但多次捐款救災、資助貧寒學生、幫扶困難家庭,用點點滴滴的愛滋潤鄉裡,而且有著更大的擔當,她組建志願者服務隊、創新社區管理機制、致力於革命老區的教育事業,將個人的精神力量不斷壯大成一種風氣。龔全珍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共產黨人的使命與信念。
  【同期聲】習近平
  我看到她以後,我這個心裡就是一陣的感動。她和甘祖昌將軍一起艱苦奮鬥過來,現在仍然在弘揚這種精神,而看到她又被選為全國道德模範,出席我們今天的會議,我感到很欣慰。就是要把這樣一種革命傳統精神弘揚下去,不僅我們這一代人要傳承,我們的下一代,也要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向老阿姨表示致敬!
  【解說】
  道德模範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旗幟。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激勵人民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鼓勵全社會積善成德、明德惟馨,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撐。
  “最美媽媽”吳菊萍——杭州一名媽媽徒手接住墜樓女童。
  “最美婆婆”陳賢妹——廣州佛山一名拾荒阿婆從車下救出兩歲女童。
  “最美教師”張麗莉——80後女教師為救學生失去雙腿。
  “最美司機”吳斌——忍著劇痛,以超人的意志力減速停車,用生命的最後一絲力氣輓救了全車人的性命。
  “最美爸爸”黃小榮、“最美鄉村教師”馬復興、“最美鄉村醫生”周月華、“最美洗腳妹”劉麗……“最美現象”從開始的一株株“盆景”發展成為一片引人入勝的“風景”,形成“美”的種子隨風飄揚、處處生根、生命力極強的“蒲公英效應”,綻放出奼紫嫣紅春天的美麗。
  【採訪】中國倫理學學會會長 萬俊人
  任何一個社會都需要道德典範,道德典範是公眾效仿或者學習的樣板。一個時代都有一個時代的典範,歷史上這樣的典範人物很多,所以“最美人物”或者“最美現象”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道德典範,它可以給公眾一種示範引領的作用。
  【解說】
  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激發出人們善良的道德意願、道德情操,培育人們正確的道德判斷力和道德責任感,從而引領人們崇尚道德、遵守道德,形成全社會向善、向上的力量。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中華文化豐沛的傳統美德,永遠是中國人精神家園的和煦陽光。
  20世紀70年代末,《芝加哥論壇報》記者蒂姆與其他7名美國記者,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常駐中國的新聞工作者。30年後,他再次來到北京時,以記者敏銳的眼光發出感嘆:美國的現代化發展用了一二百年時間,而中國僅在30年的時間里就變得足以讓世人驚訝!變化最大、最深刻的是每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國人——這是一個開放、自信、自強、創新的民族。
  迴首改革開放走過的波瀾壯闊的歷程:第一次建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鄉村、第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第一個個體工商戶、第一次實行廠長負責制的工廠、第一個股份制企業、第一個上市公司、第一個股份制商業銀行……這一個又一個“第一”,正意味著一次次奮勇突破、一次次開拓進取。
  深圳特區被譽為共和國改革的“長子”,最獨具魅力的品格就是改革創新。改革創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穿越30多年的風雨歷程,改革開放在深圳奏響了華彩樂章:深圳GDP年均增長25.8%,從一個3萬人口的邊陲小鎮快速崛起為一座承載人口超過1400萬、產業發達、交通便利、功能完備、設施先進、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大都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活力綻放和光明前景的生動寫照。
  【採訪】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 施芝鴻
  那麼我們如果回望歷史、展望未來的話,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改革創新精神就是推動我國新時期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強大的動力。也是我們黨和人民的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潮流的一個重要的法寶。
  【解說】
  “敢想,敢闖,敢為天下先”——是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精神的大寫意,是激勵我們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內生動力。
  中國精神包含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中國精神的內核,也是時代主流價值的體認。
  (字幕: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歷史和現實都表明,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國家長治久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人們超越民族、血緣、語言、地域等方面的區別,跨越階層、行業、職業、利益等方面的差異,熔鑄起實現中國夢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
  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科學技術的進步、人的綜合素質的提高、思想眼界的開闊,中國人更加自信、自強、自由、自律、自尊,這樣的人格日益外化為行動的力量,推動著文明進步的車輪滾滾向前。
  在中國走向世界、走向現代化、走向未來的進程中,改革創新成為中國精神的主旋律,中國精神折射出時代進步的潮流。
  中國精神在逐夢的徵程中交融激蕩,中國夢瑰麗的藍圖在中國精神的激勵下,必將描繪得異彩紛呈……(本報有刪節) 據新華社
  (原標題:中國精神折射出時代進步的潮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q26gqsq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