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龍岩9月30日電 題:95歲失散老紅軍的幸福晚年
  中新網記者 龍敏
  福建省上杭縣才溪鄉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曾榮獲“中央蘇區模範區、模範鄉”的光榮稱號。毛澤東同志曾三到才溪,寫下著名的《才溪鄉調查》,闡述“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觀點。
  據不完全統計,全區有3400多人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占青壯年總數的80%,1000多名革命志士英勇犧牲,40多位烈士是團級以上幹部。1955年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的將軍10名,副部級幹部4名,地師級幹部17名,因此才溪鄉被譽為“九軍十八師”的將軍之鄉。
  今年95歲的林攀隆老人曾是中國工農紅軍其中一員。1933年,年僅14歲的林攀隆,與才溪鄉另外16名青年,乘坐木船沿著汀江而上,赴當時的汀州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閩西紅十二軍獨立團(即紅一方面軍獨立第一團)。
  雖然已95歲高齡,但林攀隆思路清晰、口齒清楚。30日上午,林攀隆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憶道往事說,當初與自己同去當兵的16名青年,建國後就打聽到一位健在的消息。
  1933年,因年紀小,林攀隆被安排擔任文工團的宣傳幹事,負責到當地農村貼標語,宣講工農紅軍的政策。他介紹,當時的戰友來自五湖四海,有福建、江西以及臺灣好幾個省份。當時條件很艱苦,吃不太飽,部隊今天在這,明天在那,居無定所,父母寫的信也收不到。
  林攀隆回憶道,經常隨著部隊來回於江西瑞金以及福建汀州。曾經在瑞金看見過毛澤東主席,“距離就十幾米,毛主席身材非常高大魁梧。”
  提起自己的戰鬥經歷,老人記憶深刻。1935年,主力紅軍長征後,在福建省永定縣的發生的一次戰鬥中,林攀隆的所在部隊被打散,“那個晚上槍炮聲陣陣,呼呼地傳入耳朵中。”
  林攀隆告訴記者,於是選擇連夜回了家,那年他才17歲。相當長的時間內,他選擇隱去這段歷史,開始從事泥瓦工行當;19歲時,與當地女子結婚生子,生活平淡度過。
  如今,林攀隆已經五代同堂。林攀隆已告訴記者,國家發展日新月異,尤其是近幾年,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很自豪很驕傲。“家中液化氣、電冰箱、洗衣機、電熱水器、液晶電視一應俱全。”
  “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林攀隆說,才溪鄉此前一直受制於低電壓。
  據國網福建上杭縣供電有限公司通報,自去年開始,對當地居民供電問題開展了不留死角的排查,15個供電所組織員工以配電臺區為單位,進行全程全線測試電流、電壓,統計用電負荷,共排查出低電壓台區277個,涉及5869戶用戶。
  尤其是,由國網福建上杭縣供電有限公司組建的“古田之光”共產黨員服務隊,結合革命老區的特色,針對老紅軍、孤寡老人,建立了幫扶服務機制,向他們發放“特殊服務卡”,常年定期上門慰問,打掃衛生、清洗被褥、剪指甲、送水果,並開展維修回訪服務,多年來風雨無阻。
  統計顯示,僅今年來,上杭縣供電公司對19戶失散老紅軍、189戶“五老人員”的具體情況進行摸排,建立失散老紅軍、“五老人員”等的紅色“愛心檔案”,為他們免費更換LED燈。
  林攀隆說,平時最喜歡通過電視收看電視節目,特別喜愛抗日題材電影電視劇,“只有歷經過那個時代的人,才會懂得日本侵略軍的可恨。”(完)  (原標題:通訊:95歲失散老紅軍的幸福晚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q26gqsq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